当前位置: >> 委员风采

身份与责任——记市政协常委、市质量监督局高新分局副局长洪守霞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856       更新时间:10/17/2014 3:33:03 PM       【关闭窗口】

题记:2000年10月30日,对于洪守霞来说是个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不仅是她刚到“不惑之年”的生日,也是她成为民主建国会会员的日子。当时的洪守霞无法预想到,这样的身份对自己将来的人生将会有怎样的影响;但是她十分清楚的是,自己多了一种身份,也就多了一份责任。

◎洪守霞1960年出生在内蒙古赤峰的一个军人家庭里,父亲“扛过枪、打过仗,跨过江”、严谨、务实和认真,洪守霞便是在这样的家风中长大的。

◎1976年春季,高中毕业的洪守霞还不满16岁,父亲就让她去安徽农村插队锻炼,不计工分,不怕苦累,老农民对她说:“你肯定是要回城的,要记住啊,我们农民是很苦的。”

◎从1982年大学毕业到担任基层质量监督局的领导,洪守霞与标准计量工作结下不解之缘。熟悉她的人对她的印像是“坚持原则,为人实在”。她对自己的评价则是:“我是个追求完美的人,但是我的心也很软,做人注重平实。”

生产销售,重在标准

洪守霞1982年从东北工学院毕业后分配到安徽一家国营工厂,从事的是标准情报工作。1985年作为杭州市引进的人才,先后在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上城分局、西湖分局、高新(滨江)分局从事标准化、计量、质量综合管理工作,在基层一干就是26年。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上个世纪90年代,企业特别是乡镇小企业不按质量标准生产的现象十分普遍,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1996年,国家质量监督局决定在浙江省开展消灭无标生产工作试点。在市质监局西湖分局担任科长的洪守霞主动要求负责该项工作,她起草了工作方案,计划在西湖区1000多家乡镇企业中分3年实施。三年里,从酷夏到寒冬,她常常每天换乘2趟公交车到乡镇开展工作,来回要花3个多小时,并常常放弃休息时间。经过和同志们的共同努力,按期全面完成任务并通过了省级试点验收,西湖区被评为“省级消灭无标生产先进单位”,洪守霞先后被评为“浙江省标准化工作先进工作者”,“全国消灭无标生产工作先进工作者”。

2004年,自洪守霞到市质监局高新区(滨江)分局任副局长以来,她说自己投入很大精力干了两件大事,就是高新技术名牌产品培育和国家标准化示范区创建。她积极主动开展调研,根据高新产业的特点及质监现状,理清工作思路及找准工作定位,并积极向区委区政府建言献策,推进标准和品牌战略的实施。她带领同事们历时3年开展了国家标准化示范区试点工作,打造了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工作创新平台,加快了技术标准战略实施步伐,提升了杭州高新技术产业整体竞争力,高新区2010年通过国家验收,成绩位居全国已通过验收的5个示范区之首,她本人被区政府评为创建国家标准化示范区个人先进;在名牌产品培育方面,历经5年从制定规划到落实措施,做了大量工作,高新区现已拥有各级名牌100个,列杭州各区首位。洪守霞在质监岗位上的这些作为,进一步提高了高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为“构筑天堂硅谷,建设科技新城”作出了贡献。

参政议政,贵在认真

洪守霞2003年成为西湖区政协委员,她至今记得写第一份提案的情景。参加第一次政协全会时,她虚心向区政协领导及老委员请教如果写提案,并用2个晚上的休息时间完成了提案《建立原产地产品西湖龙井茶质量监测体系的建议》。这条建议的形成也缘于她的本职工作,我国质监部门的职能过去主要是在工业企业领域,如何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是新的课题。洪守霞在杭州待了20多年,自认已是“老杭州人”的她对西湖龙井茶同样深有情感。针对龙井茶销售市场以假乱真、以次充好、规格混乱的情况,她早在1993年就指导企业制定了《西湖龙井茶》标准,引导全区几十家茶叶企业统一质量指标以便实施规范管理。由于茶叶的主要质量指标“感官品质”是定性描述的,检验结果常会不一致。这期间,洪守霞为了制定原产地产品西湖龙井茶的质量标准,多次深入基层调研,向龙井茶企业的老总请教,电话咨询当地工商部门,向原产地的老农问询……省质监局委托西湖区分局按标准文本制定“西湖龙井茶实物标样”作为质量检验依据,担任制样小组长的洪守霞制定了工作方案,并以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协调解决了经费难题,使制样工作顺利完成。该提案受到市、区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很快得到落实。经实施后,全省统一了茶叶生产、销售及执法监督的检验标准。此外,她还组织制定了西湖区农特优产品如西湖野鸭、西湖莼菜、罗式沼虾、中华鳖、九曲红梅茶等6个系列22项省、市级农业标准。提案被区政协评为优秀提案。这件事让她感受很深,认识到自己的政协委员身份与社会职责和本职工作的密切关系,她诧异地说:“想不到政协委员说话的份量这么大。”这促使她进一步树立认真履行委员职责的意识。

洪守霞参政议政的认真还体现在务实的行动上,用她的话说就是“不光要出题目,还应做题目”。除了递交上述提案外,她在实施龙井茶原产地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包括参加制定龙井茶的国家标准和编写龙井茶产品保护申报资料,组织帮助39家企业申请原产地标志证书、策划筹建西湖龙井茶质量监控中心,在实施西湖龙井茶标识、质量规范管理等方面探索出有效的方法,这项工作在全国领先,得到了国家局和省局的肯定并在各地推广。

作为在政府部门工作的干部,洪守霞的提案有许多是关于杭州城市发展的,其中有《关于杭州城市标志应用的建议》、《打造工业旅游项目助推杭州大公司战略的建议》等。她看到杭州市虽然在创名牌数量上位居省会城市前列,但真正在国内外叫得响的品牌并不多,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品牌更少,于是,今年她写了提案《关于推进品牌战略,建设质量强市的建议》,建议政府将杭州名牌认定范围从工业、农业产品质量拓展到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以行业龙头企业为核心辐射带动一批中小企业,逐步形成区域集群品牌,使之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除了关注城市的发展,洪守霞也一直关注着民生问题。2009年,她在列席滨江区人大会议时,听到企业老板反映,企业按照市里有关政策招用就业弱势人员(女满四十岁、男满五十岁,持有失业证及就业援助证的人员),企业可享受每年人均4000元的用工政策补助,但是在不少民营企业里,已经工作多年的40岁以上的失土农民员工由于领不到失业证和就业援助证,企业得不到用工政策扶持,于是便采用解聘老员工招收新员工的方式以图获得政府补助,这不仅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也造成了政府行政成本的浪费。洪守霞经过调研,写了《关于完善对企业解决本地农民就业问题政策的建议》,建议政府完善招用就业弱势人员、特别是40岁以上杭州失土农民的扶持政策。该提案受到市劳动局等部门的重视,在研究完善制定相关政策中已有体现。

洪守霞关注的视角还涉及到弱势群体的更多方面。2007年,她有感于农民工在城市中遇到的困难,写了提案《关于开通一档农民工之声电台节目的建议》,建议利用电台受众面广的特点,开通“农民工之声”的谈话类节目,向农民工群体介绍相关政策,为他们提供就业、居住、健康医疗、计划生育和法律咨询等信息,解答各种问题,这在当时的背景下属于“新鲜”的呼声,许多报刊和电视台对此做了报道。

光阴荏苒,整整10年过去了,对于已到“知天命”之年的洪守霞来说,十度春秋可以为她作证——无论是在本职岗位上,还是在兼职岗位上,她都在认真履行着一个人民公仆的责任,都无愧于一个政协委员的身份。

发布人:admin

上一篇:从建筑工人到现代企业掌门人
下一篇:上善若水常于心 至诚至爱康恩贝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江南大道100号  邮编:310051
最佳浏览分辨率: 1024×768 . 浏览器版本请用 Internet Explorer 6.0 以上
杭州市滨江区政协版权所有copyright(c)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160073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