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狱中修炼财富
——记市政协委员、杭州中恒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国锭
很多人都艳羡凤凰涅磐时的美丽,却不曾想到这美丽是在烈火中的重生。遭遇了磨难的人更懂得幸福,只有遭受过炼狱般痛苦的人才更懂得欣赏取得成就的喜悦。如今坐拥亿万资产,朱国锭备享尊崇。但是回首往昔,贫困生活恍然如梦,他依然感到酸涩,一半是憎恶,一半是感恩。当年炼狱般的生活让他铭心刻骨,无法忘怀,仿佛宗教的修道者在羽化飞升之前的万千遭际、十世劫难,好在,他终于修成了正果。
绝不向命运屈服
朱国锭的高考一次又一次失利,他感到自己快要支撑不下去了。就读高考复读班犹如进入了炼狱,而这已经是他第六次踏入高考复习班,也就是说他第六次踏进炼狱。接受从肉体到精神的双重打击,在这种情况下很难说清楚这是磨难还是摧残。
坐在高考复习班的人都像是一群朝圣者,有着老僧入定般的耐力,有着先知遭受拷打的毅力。第六次踏入补习班,朱国锭感到自己的身心、灵魂、人格都被放在了无数个无形的脚下践踏,然后再放到烈火上烘烤,最后放到油锅里煎熬。嘲笑他的人用最恶毒的口吻说:如果朱国锭能考上大学,月亮下面就可以晒谷子了。
第六次,朱国锭终于考入了浙江大学。大学校园的朱国锭从来不敢吃除大米之外的零食,因为他的背后有一个贫穷而沉重的家庭。1963年,他出生于四明山脚下,农家寒苦,兄弟姐妹6个。饥饿几乎伴随着他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有一年春天,全家已经几天都没有吃饭了,父亲咬咬牙把奶奶的寿棺贱卖了。还有一次的经历更让他无法忘怀,那是他吃过的最少的一餐,居然只有三粒黄豆!
靠哥哥砍柴换来的钱读书的朱国锭看着别人安逸快乐的生活,不敢有丝毫的奢望,他的人生历程和心路历程是别人无法体会的,也是别人难以想象的。当年因为高考频频失利的他曾绝望地求助于算命先生,结果被告知,他的门牙一长一短,命相曲折,不吉利。为此,他躲在家里一点一点把过长的门牙用砂轮磨平,谁知由于太狠,居然把过长的牙又磨短了,看起来仍然参差不齐。他追悔莫及,扔下砂轮向一位乡村医生求助。医生端详他半天,禁不住他的央求,用榔头一点一点把一根一寸多长的铁钉,敲进了他的牙床,这样终于把两颗门牙粗粗补齐。
数年的复读经历使朱国锭一到7月就会做噩梦,但这也使他对失败有了一种超强的承受能力,对成功有了一种超然的把持能力;而修补门牙的残忍经历,不仅最大限度地锤炼了他对痛苦的忍耐力,更加显示了他绝不向命运屈服的人格力量。
这种有些自残倾向的性格特征,在标志着朱国锭命运改变的第一天就表现了出来。朱国锭要去浙江读大学了。一个亲戚送了他一辆旧自行车,当朱国锭把自行车搬上汽车时.售票员说必须多买一个人的车票。朱国锭没有多想,默默地把自行车取下来,发狠骑车去上大学。从嵊县到杭州,他一天之内骑了一百多公里路。开学后整整一个星期,他的屁股红肿得几乎无法落座。
在随后的两年里,朱国锭一直在思考着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杭州真好,我怎么样才能在杭州生存下去,做一个有地位的杭州人呢?
因为贫穷加上相貌平平,而且连普通话都说不标准,成绩也一般,在大学校园里,朱国锭毫不受人重视,而且有时同学们还会嘲笑他。学校后勤处的一位老师同情他的遭遇,就介绍他到她爱人的科研所打零工。在那里,朱国锭遇到了马庆国教授,也就是引领他经商的启蒙老师。马教授准许他报销公交车票,这成了他救穷救急的手段。此后,他常把在公交车站边捡的废车票拿去马教授那里报销。很快,他的小伎俩就被马教授看穿,但由于考虑到他的家庭条件,马教授没有追究。但朱国锭对自己的行为感到非常可耻,发誓事业有成后,决不再弄虚作假。
自立门户
1990年大学毕业后,朱国锭在温岭一家企业打工,主要是在上海卖塑料制品。这一年的摆摊叫卖培养了他观察市场行情的直觉和本领。但在一个小老板手下做一个小伙计,无法满足他的创业冲动。于是,第二年他回到杭州与几位同学一起,合伙创办侨兴电讯公司,给邮电部门提供局域电讯服务,朱国锭担任销售经理。创业艰辛,但非常成功。可企业的管理体制出现了问题,同学的太太、父亲都进到企业任职,家族制的管理让朱国锭无法忍受。同学之间的矛盾日趋激化,到了1994年,同学给朱国锭两条路:一条路是给他10万元,脱离侨兴电讯;另一条路是重新搞个公司,但必须由朱国锭的同学控股。朱国锭选择了第二条路。1995年,侨兴电子有限公司成立,朱国锭占20%股份。企业发展势头非常好,9个月就创造了520万元利润。这时,同学之间又有矛盾了,朱国锭决定另起炉灶自己“单飞”。
1996年,朱国锭在杭州文二路税务大厦租了两层楼房,开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创业之路。他把新成立的公司命名为“中恒电讯”,取“纵横”之谐音,含不偏不倚不张扬之“中”和长远持久之“恒”。根本不懂技术的朱国锭,给自己的企业定位在高科技,具体选择移动通讯设备作为起点。这足高端的定位,更是大胆的选择。但他是理性的,因为他一直在做通讯设备,是从自己最熟悉的领域开创自己的事业。他的目标是做实业,但起步则在销售。
经过前些年的磨炼,朱国锭已经成为通讯产品销售方面的行家里手。
经过多年的努力,朱国锭进一步完善了企业“中正、恒久、远大”的发展理念。他亲自设计的中恒标志,更是他的企业核心理念的形象再现。企业标志的主体是由虚、实两个榔头组成的黄色图案,朱国锭认为榔头是工业革命的象征,企业就是靠实力拼出来的;虚线表示所从事的现代通讯行业,实心表示实业与实干;圆形象征持续恒久,外面的正方形意隐中正平稳。取黄色作为内心,表明企业管理以人为本,温暖和谐;取蓝色作为主色调,意含企业前途广阔、无可限量。
终成大业
中恒公司开业第一年,在电讯产品销售上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利润达到7000多万元。到1998年,30多人的企业创造了1.6亿元的业绩,这简直是一个奇迹。一直把实业当作梦想的朱国锭开始侧重于专业研发、生产程控交换机前端设备——高频开关电源。1998年底,终于生产出与国外技术合作的通信电源。
由商贸型企业向实业型企业转型有其必然的难度,原来大出大进的吞吐必须转变为稳扎稳打的模式,这意味着管理难度的上升。可是,时间就是商机,朱国锭敏锐地意识到高频电源开关将很快在通讯、电力、铁路、城市地铁等大规模行业中被利用,前景非常广阔。
朱国锭是真正的行动主义者,他虽然不懂技术,但却率领着一支科技团队闯入了科技领域,经过几年的研发和打拼,浙江、江苏、福建的电信运营商纷纷采用中恒公司的高频开关电源产品,抢占了这几个省80%的份额,并很快跻身于为铁道部门提供电源系统的四大供应商之中。
1998年,国家制定了对电力进行宏观调控的计划,朱国锭马上分析出中国经济增长必定在发电产业出现一个大发展的时期。从那时起,他就暗中投资研发发电设施上的高频开关电源。2003年,全国电力紧张,新一轮投资的焦点就是建设发电厂。而此时中恒开发的高频开关电源产品已经走向精工,市场前景看好,于是“中恒电讯”也就顺势更名为“中恒电气”。
“中恒电气”是纯粹的民营企业,朱国锭拥有80%以上股份。但在用人上,他坚决排斥家族制,企业里多数中高级管理人员都来自人才市场。
朱国锭是一个讲情义的人,但是他深知现代化企业和家族制管理是无法相融的。他承认家族式管理有其优越性,但是在真正的现代化企业中,家族式管理本身的顽症是无法克服的。如今,朱国锭在家乡为哥哥承租了一个小水电站;妻子生儿子后一直在家赋闲,他就给妻子买了一家小企业交给她管理,但一切业务均与中恒没有任何联系。
走过了人生的最艰难阶段,世态炎凉,他都细细品味过。如今,在情感与理性、感知与经验上,朱国锭都有自己的理解,财富对于他而言是炼狱生活的验证。 |